艾书父亲把儿子的做法看在眼中。他家母猪第一窝(胎)生了3头猪崽,一头自养,两头卖10元钱不够家用。第二胎生了6头猪崽。艾父带着艾书背两头上街去卖,卖得10元钱。父亲拿卖一头猪崽的钱给艾书,叫他拿去买书和笔墨纸本子等用。艾书担心钱掉,放在裤包里不放心,还要用一只手紧握着。在书店里,他策划着首先要买一本《四角号码词典》、一部《东周列国志》、一本《唐诗三百首》、一本《诗诠》或《文言虚词》、一本字帖、辅导书籍,剩钱再买本子买纸,还有很多,下次再买。当请营业员大姐把书拿来摆在柜台上算账付款时,裤包是通的。手还在裤包里,跳了几下,看钱是不是会从裤筒里掉下来,自我全身搜遍也找不到。这营业员是城里人,与艾书是莺中同学。她说“兄弟,这街上小偷凶的很,是不是小偷摸走了?”真是“穷人得支烟,落在火中间”,太气人了,气得回家后不想吃晚饭。

父亲说 “二次小心点就行了”。母亲说“失财免灾”。

没有字典,等于没有老师,没有老师的帮助,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艾书非常渴望有部字典。

区供销社废品收购店的向师傅收购的废纸堆里有一部无头无尾的字典。艾书向他求购,他说:“我不敢卖与你,也不敢送你,因为是收购入了库的。你需要,我给你保留三天,你与拣同样重的废纸和我换”。艾书第二天就把事情办了。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字典,哪怕这个字典是残缺的!

姨父给艾书借来了《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太“文”了,好多内容懂不到,不认识的字也太多。有些字连他这本字典也查不到。再加上周围的人们喜欢听《三国》故事,艾书就只好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世上很多事都巧在“三”上

大事如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不说了,只说地方小事。

捉鬼拿粮文老师被打死的父亲3年了;公社书记被劳改3年释放了;文老师被劳动教养3年也回来了;公社公安员作恶太多跑到邻省老长大弯躲了3年还不敢回来,对他打过、绑过、吊过的人家一家一家去做工作。“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这一句话艾富弟兄俩不知说了多少遍,大家表态:“事情已过几年,让他回来吧。”

艾书要读书,同时要练字,去找族中叔老师,他知道叔老师有字帖,叔老师怕失落就回答找不到了。艾书每天一有空就去问找到没有。叔老师被磨不过,只得说已替他借了一本:《淳化阁贴》,民国时期印的。但不能拿出来,怕失落,无还的。艾书一有空就到叔老师家临摹。叔老师烦了:“借你3天,3天满就来还我,我好还别人”。

艾书高兴极了。他白天有空就抄,晚上点着火把抄。连同以前临摹抄录了《齐高帝书》《梁武帝书》《后汉张芝书》《后汉崔子王书》《晋丞相张华书》《唐张旭书》《东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书》《东晋 中书令 王献之书》等10余篇。他特别喜欢草书,认为草书龙飞凤舞。他记事用草书,写信用草书,录诗张贴在窗子上也用草书,处处都在用草书表现自己。结果笑话连篇,不识字的说他是在画花,多少识点字的人猜字念错,啼笑皆非“草书草过格,神仙念不得”,时间长点,连他自己写的自己都念不出来了。

叔老师说:“练字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要没有学爬就学走,要先练楷字,点横竖撇捺的练。楷字写好了,行书、草书才能写好。”

艾书放弃了练草书,先练楷书。

村寨里,艾书另一位堂哥,比艾书长5岁,叫艾旺,个子没有艾书高,但粗壮结实,自恃聪明,只是读书发蒙晚,艾书读初中了,他还在读5年级。一个支援农业政策,他就无缘读六年级了。他见村寨里的,成人们都喜欢艾书,做活路或休息都要让艾书给他们摆龙门阵。渐渐的,他也觉得故事有趣,主动靠近艾书。凡艾书借来看的书除了课本教材外,都要转借给他看,他又转借给他的亲戚看,这样一来,借书的,还书的,就不可能准时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