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是明朝初期一位极具才学、气节与政治智慧的忠义之士:
早年经历与品格
高巍出生于山西辽州,自幼勤奋好学,学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学。他崇尚气节,能写文章,其母萧氏患痼疾,他侍奉左右直至母亲年老,母亲去世后,他蔬食庐墓三年,尽显赤诚孝心。洪武中,因其孝行受表彰,以太学生身份任前军都督府左断事 。
政治主张与初入仕途
任职期间,高巍积极进言,曾上疏建议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等地荒田,抑制商业,谨慎选举人才,重视名器等,多被明太祖采纳 。但后来因判决事情不合皇帝心意,被减免死刑后戍守贵州关索岭,其弟侄获准代役 。
削藩之议与建文帝时期
- 建言削藩策略:建文帝即位后,高巍应辽州知州王钦征辟到吏部任职。当时朝议削藩,他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于诸王,建议效仿主父偃推恩策,即通过将藩王子弟南北分封的方式削弱藩王势力,避免强行削藩引发的动荡,建文帝虽表示赞同但未实际施行 。
- 参与军事事务:燕王朱棣起兵后,高巍被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 。他自请使燕,写信劝朱棣罢兵归藩,在信中晓以祸福和亲亲之谊,言辞恳切,但朱棣未予回应 。
靖难之役中的坚守与抗争
李景隆兵败后,高巍南归,与铁铉在济南死守,多次挫败燕兵 。在济南保卫战中,高巍与铁铉相互配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坚守城池,使燕军久攻不下 。
最终朱棣攻破南京后,高巍在驿舍自缢身亡,以死表达对建文帝的忠诚 。
——总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