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三轮轰隆到鸡冠山山脚之后,林默寻思,这会儿才晌午,反正肚子里也不饿。

要不现在先就地撂下车上满满当当的冻蘑,沿着鸡冠山山脚往后头绕一圈瞅瞅。

以前老爹说过,在鸡冠山的西北边儿、跟鸡冠山斜并着的那山叫牛背山。

据说牛背山比鸡冠山高出来半个鸡冠山,山顶的海拔能去到一千五左右。

越是苦寒的地儿,就越是贫瘠,长不出来东西。

这趟儿去瞅瞅看看,要是牛背山上真的啥山货也无,那么咱往后也能绕开这些高山不去探了。

只去探那些几百米高的土山包子。

这么寻思过后,林默轰隆着满满当当的偏三轮,调头往西北走了一段儿。

直到来到一处凹谷,他将二十麻袋的冻蘑撂里头,随后轰隆着空车朝着牛背山的方向一路轰隆。

四下除了他之外,就再无人影儿了,连动物的影子都瞅不见,只能偶尔瞅见雪地上留下来的一串串蹄子印儿。

越是往上,桉子啊、樟子啊之类的树就越稀疏,树跟树之间的空儿就越开阔。

就是一路弯绕着上坡,这拐那拐的,挺吃油门儿。

本来以为越往上,林木就会越稀疏来着。

结果呼吸开始有些发闷的时候,林默忽然瞅见有零星的巨大红松稀疏林立在眼前。

那粗得就跟桉子精似的,直径少说得有一米左右!

红松是大兴安岭的特有松树,寿命老长了,人接连老死个五、六茬儿,红松都还活着。

像这种直径一米左右的,树龄基本都超过二百年。

人家播种扎根时,米国还不存在呢。

更重要的是——

这红松精,还结着松塔呢!

而且还结得那个旺盛!

红松仁也是冬天的大兴安岭少有的能采集的山货!

这儿有零星的红松精,再加上红松通常生长在一千多米海拔的地方。

也就是说,牛背山山顶,极有可能是一大片红松林!

林默拧紧了油门,七拐八拐地往山上拱!

这玩意儿在后世发达年间,能卖五六百甚至上千一斤呢!

这会儿咋的也能卖个上百吧,跟偃松不相上下的价钱。

村长那单子上也有红松仁,但是给的价钱太低了,才给二十一斤,这不是欺负人嘛。

瞅瞅这红松长哪儿了,牛背山呢,还要是1500米左右的高海拔的山上。

这么偏远,才给这么点儿,亏。

也就咱有偏三轮,才能来到这么远这么高的山里,然后把松塔给捣腾回去,这就摆明了数量有限。

这么一来,就相当于咱暂时垄断了红松仁的源头?

那许镇庭按一块五一斤跟村民收樟子松仁的话,那咱就按剥一斤给两块,找村民帮咱剥。

脑壳里这么琢磨间,林默已来到牛背山的大概半山腰。

胸闷的感觉又稍微明显一些时,林默估摸着自己已经到海拔1000多米了吧。

此刻的他倏然捏死刹车,目瞪口呆的昂着脑袋,瞅着眼前的上山山坡——

这里的林木已非常稀疏,已经看不见樟子松了。

一眼望去,尽是贫瘠荒芜的感觉,只有皑皑白雪。

但是每隔十来米就有一棵红松耸立着。

稀疏,但是,也是林子啊!

红松林!

放眼望去全是树皮发红发褐的红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