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康杀掉铁木真后,蒙古人为了自己的权益,在塞外自相残杀,四大汗国之间,互相吞并。
杨康也班师回朝。
”大司马回城。”
临安城的冬日,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划过大街小巷。
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古老都城的沧桑与故事。
”师父,前面就是临安了。”胡金宝看见临安城的界碑道。
此行,这场恶战一共打了四年。
杨康也由21岁的年纪,迈入了25岁。
营帐外,他那42个九阳神功大成的徒弟整齐地排列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情。
韩立,胡金宝,洪锦涛,何远航,任琪乐,朱星杰,易礼杰,陈前,卢军,山丰瑞,朱红阳,周子骑……
……
这些徒弟,皆是他精心培养,跟随他历经无数风雨。他们深知,今日将是改变天下格局的关键时刻。
“师父,当今朝廷腐败,百姓困苦,唯有您能带领我们开创太平盛世,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大徒弟韩立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在这寂静的夜晚传得很远。
众人纷纷附和,声音越来越大,“请师父登基,请师父登基!”喊声在军营中回荡,仿佛要冲破这无尽的黑夜。
”你们这是作甚?”
杨康望着眼前的徒弟们,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一生,被金国抚养长大,8岁向南奔 如今,17年过去了,自己早已今非昔比,达到了宋国权力巅峰。
在权力的旋涡中,他不断挣扎,如今这黄袍加身的机会摆在面前,他怎能不心动?
此时,军营外的火把照亮了夜空,如同白昼。
士兵们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看着营帐前的场景,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与期待。
“王爷,这是顺应天命啊!您若登基,必能让我等过上好日子!”一位老将刘飞上前,单膝跪地,眼中满是诚恳。
杨康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本是乡野之人,如今却要在这南宋的土地上称帝,这……”
“师父,您虽出身平凡,但您的心中装着天下百姓。如今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只有您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二徒弟胡金宝急切地说道。
”还请师父登基!”
”还请师父登基!
临安外,42个九阳神功大成的徒弟,齐声大喊道。
杨康心中一动,他想起了自己在江湖中看到的百姓疾苦,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那些被贪官污吏欺压的良民。
他握紧了拳头,心中的决心愈发坚定。
”时机已到”
“好!既然诸位如此信任我,我便顺应天命!”杨康大声说道。
话音刚落,一件明黄色的龙袍被杨万里缓缓捧出。
这件龙袍,是朝堂内阁大臣精心为杨康准备的,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杨康缓缓转身,任由众人将龙袍披在他的身上。
那一刻,他仿佛感受到了整个天下的重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42个徒弟和周围的士兵们纷纷跪地,高呼万岁。
声音响彻云霄,整个临安城都似乎被这喊声震动。
杨康站在营帐前,望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踏上一条不归路,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临安城的百姓们,在睡梦中被这巨大的喊声惊醒。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望着军营方向那熊熊燃烧的火把,心中充满了恐惧与好奇。
他们不知道,这一夜,临安城将迎来怎样的巨变。
而此时的皇宫内,小皇帝还在睡梦中。他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足以改变南宋命运的兵变正在悄然发生。
公元1167年,杨康在朝堂文武两套班子所有人的支持下,在临安城外发动兵变。
正式登基,立穆念慈为皇后,黄蓉为皇贵妃,嫡长子杨过为太子,杨芙为长公主,国号为”华夏”。
始称,更始皇。
年号天定元年
天定2年,公元1168年,大将军韩立灭西夏
……
天定3年,公元1169年,大理国段氏主动向杨康投诚,愿天下一统。
天定4年,公元1170年,杨康找准时机,趁四大汗国打的如火如荼之际,令周子骑率领骑兵20万,扫荡漠北,重创蒙古四大汗国。
同年,安南国,百越国,称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