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刚开录的时候,还是一共六十四位选手,只是一轮的话就已经只剩三十二位了,这个数字看的其实差距还不大,但如果是作为眼前的人,那么就已经很多了。
能够晋级成功,心中说不高兴那是假的,但是看着一下就已经减去了一半的人群,说实话不少人也是心有戚戚焉。
不过让路明感到开心的,主要还是黄天龙也晋级了,两个人在一起住了也四五天了,感情还是有的,节目里边有这么一个人,起码不至于连个吐槽说话的人都没有。
第一轮的淘汰赛结束,到了第二轮,这个淘汰的频率就降低了不少,不像是第一轮这样的直接砍一半,而是变成了以四名评委为团队的团队赛对抗。
每个队伍一共十个人,而节目组提供的也就是一共十个选题,每个选题之下,四个队伍分别选出一人代表自己的队伍进行同一选题的比赛。
比赛中,四名评委和现场观众席上的观众现场进行打分,并分别录入分数,排名前二的选手进入上位区,可以免于这一轮被淘汰。
而排名后二的选手则进入下位区,将有可能被淘汰,至于具体每个团队最后淘汰几个人,则是看的团队内每名选手相加的总分。
排名第一的队伍不淘汰,排名第二的队伍从自家下位区淘汰一,第三淘汰二,第四淘汰三。
听完了主持人何炯说完下回合的赛制,全场的选手基本都是认同的。
这样的赛制可以说是既兼顾了团队赛中的团队合作,又突出了团队中个人的作用,可以说是比较合理了。
更何况即使是从路明这边所在的高媛媛组来看,其实本身的纸面实力也是不算弱的。
实力前列的就有路明和沐晚星两个人,要说比较尴尬的,可能就是中间战力有些缺失,只有黄天龙一位。
没办法谁让高媛媛是个演员呢,就像之前蓝骁龙和麦家说的,进了他们队伍肯定是会对选手进行一些培训的,包括选题,人家那么大的作家,可能就是简单的指点上几句,对于任何一位选手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
更别提有着这份提携的关系,日后在文坛里还多了一个照应呢。
有着这样的一层关系,大多数选手只要有的选择的话,基本上都是跑到另外两个队的,只有比较一般被挑剩下的,才会无奈选择高媛媛或者张国力的队伍。
当然了这里边路明和沐晚星是两个例外,路明是因为确实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沐晚星…………他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都是女的?
分组结束后,随着主持人讲完规则大家还有着十分钟的团队讨论时间,选出队长以及后续的选题讨论。
十个人聚成一伙,高媛媛看着自己团队里边的十个人笑笑道:“大家毛遂自荐吧,有没有谁想当队长的?”
“………………”
十个人的小队微微一愣,谁都没有举手而是下意识的看向了路明和沐晚星。
“我就算…………”
路明看着众人的目光疲懒的摆了摆手,然而话说到一半,随即就听见沐晚星先开口道:
“让路明来吧,他第一轮表现最好。”
“这个也没必要谁表现好就谁来吧?而且按表现来说的话你也可以啊。”路明看着沐晚星略显无语道。
“行了晚星有些内向和大家交流也不方便,队长就路明你来吧,团队赛由你组织大家。”高媛媛道。
路明点头道:“行那我试试吧。”
确定好了队长人选之后,紧接着便要进行这一次的选题公布了。
主持人何炯站在舞台中央,随后有两个工作人员拿着一个大的白板走了上来,镜头对准白板缓缓放大,十个选题全部清晰可见。
爱情、悬疑、军旅、商战、乡村、美食、武侠…………
四组团队里自己商量选题的分配,别组都不知道,这也省下了大家思考田忌赛马的可能性。
路明简单的看了一下各个选题,心中暗暗比较了一番后点点头道:“我对这些题材都有涉猎不着急选,我想大家应该也都有各自擅长的题材把?有没有人对哪个题材特别有信心的,可以先站出来选一下。”
“话说的这么大吗???”此话一出,剩下的选手都是以一种吃惊的目光望向了路明。
写作这件事情,确实有不少的小说家写作类型很百变,擅长写多种题材的作品。
但即使是这样,大多数的作家也最多就是能写好两到三种的题材罢了,而这就已经是很厉害了。
更多的作者,其实还是大多在一个题材里边深挖的,这样不仅更容易精,而且也更能打出名气,整和粉丝。
而这个选题,可是足足有十种,眼前的男人竟然说都可以???
心中虽然有所怀疑,不过一旁的沐晚星想了想后也是不服输道:“我也不着急选,你们可以先选自己有把握的题材。”
一听路明和沐晚星都这样说了,剩下的八名选手也都是眼神发亮,赶紧连连道谢,就冲两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可以说已经是十分的照顾他们了。
几个人细细的挑选了一番,最后剩下了美食、武侠、乡村三个题材分别留给了路明、沐晚星和黄天龙。
黄天龙纠结了半天后,最后选择了武侠题材,最后两个题材路明侧头看向了一旁的沐晚星:“我都行,你先来吧。”
沐晚星深深的看了路明一眼后,看着他真的一副无所谓都行的模样,这才开口道:“那…………我就选乡村吧,美食我确实写不了。”
“那正好,美食这个题材我还真的挺喜欢的,老实讲要我先选的话也有很大可能选择这个题材的。”路明摇头笑道,目光看着舞台上写着美食的纸片,心中对于这次要写那个作品已经有了决定。
在近代的文学家中,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出色的文学家,那绝对不可能选出来一个公认的最好。
但要说近代的文学家中,谁最懂美食,大家应该都会想到同一个人--汪曾祺。
这位文学家不仅是懂美食,而且还专门用文章去记录美食,像是《食事》中,就收录着他写于20世纪的一些与食物和生活有关的随笔。
无论是萝卜、豆腐、栗子、土豆、韭菜花等家常小菜,还是米线、手把肉、豆汁儿、高邮鸭蛋等地方风味,每一样在他笔下都变得无比鲜活起来。
他不仅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都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而且还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几乎是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一经他说,全成了老百姓和美食家心目中的终极诱惑。
细细阅读之下,这位先生的文章就像是他的那句名言一样: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