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使老朽想走,也走不了了吧?”郑玄语气有些复杂;对于华夏王的态度,有些左右为难!虽然郑玄是个儒学大儒,但并不是一个死忠,愚忠之人!
郑玄本身也是出身寒门,家境贫寒,靠着一心向学,寒窗苦读的精神,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所以他是一个真正吃过苦的人,也真正懂得百姓的疾苦,所以一直都是一个务实之人,也只有那些,真正务实为百姓做事的人,才会得到他的认可!
所以他对朝堂对大汉失望透顶,但对华夏王高远是真的欣赏!但他却是汉臣,虽然受党禁的影响,不再为官,但心中的执念还是暂时放不下!所以才会左右为难!
同时他年龄快60岁了,真正为百姓,为天下学子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留在洛阳,什么都做不了,只等慢慢老死!所以他倒是真的很想去华夏王境内,做华夏学院的院长!为天下学子多尽一份力!
“郑公放心,只要郑公想走,随时都可以离开洛阳;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而且不但郑公一个人可以走,郑公门下弟子都可以追随!况且郑公门下都是有大本事之人,只是可惜他们身为寒门学子,只能留在洛阳蹉跎岁月,甚至漂泊半生,一事无成!如果他们愿意跟随郑公离开,我华夏国必定欢迎,不会让有才华之人,没有地方施展!”天罡连忙保证道!
“唉,老朽问问他们的意见吧!”最终郑玄还是顺从了自己的本心,决定脚踏实地的为天下学子做些事,而不是留在这里高谈阔论,蹉跎岁月!
…
如果郑玄这里还算顺利的话,那另一个大儒就有些油盐不进了!不错,正是蔡邕,也是后世有名的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虽然同样是党禁之身,但蔡邕还未对大汉完全失望,心中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的!这也是原本历史上,董卓进京后,蔡邕被征辟,会再一次走进朝堂的原因!
虽然同样给出了侍郎和华夏学院院长及名誉院长的位置,但是想说动蔡邕还是不太容易;说的好听叫有些愚忠,说的不好听就是有些顽固!但是这种人无疑是最让锦衣卫头疼的人,因为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能好好地劝说!
洛阳城内的小道消息,自然也是锦衣卫传出来的;就是因为这二位大儒,特别是老顽固蔡邕;锦衣卫自己不能用暴力手段处理,那只能借用朝廷带给二人压力,如果朝廷发怒,要杀二人,或者要把二人下狱,或者对二人流放,那刚好顺了锦衣卫的心意,可以直接顺势救下二人,然后直接带他们离开洛阳,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但是朝廷对二人没有过多责罚,只是严密监视的态度,让锦衣卫傻眼了!好在如今搞定了郑玄,只剩下蔡邕一人!
……
洛阳的大军,整装待发,不错,正是朝廷以张温为将,讨伐董卓的大军,其中9万大军,外加1万后勤部队,合计10万大军!
朝廷自黄巾平定后,洛阳紧急招兵20万,但目前还在紧急训练阶段!而这10万大军,有8万是新兵,勉强训练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另外2万才是精锐老兵,都是平定黄巾,身经百战遗留下来的!
这次灵帝也是真的下了血本,2万精锐老兵,全部配备了战马,这也是考虑到董卓有4万铁骑的缘故!只是他们还是低估了董卓的实力,已经不是原有的4万兵力了……
1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潼关方向前进!10万大军,有8万是步兵,又是新军;行军速度自然是快不了,好在不用押送太多粮草,一路上的消耗,都有地方郡守补充!
洛阳最重要的两大关,西有潼关,东有虎牢关!另外洛阳周边也有8大关,但比起潼关和虎牢关这两大雄关相差了太远,基本拿下潼关或者虎牢关,那洛阳基本就一马平川了!
黄埔嵩长社之败之后,灵帝惊恐万分,紧急招董卓和丁原进京勤王,然后让二人分别驻守潼关和虎牢关这两大洛阳的门户!
其中丁原5万大军驻守虎牢关,是为了防备黄巾大军,但是后来黄巾被华夏王收拢!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防备华夏王高远东进洛阳之路,而潼关为洛阳与长安之间的桥梁,本来由董卓防守,后来董卓授命,去冀州平定张角,灵帝就把黄埔嵩调到了潼关!
……
洛阳大军征战西凉董卓,自然与高远没多大关系,此时他正满意地招待两个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客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