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

“就算再过100年之后,以那时人类的科技水平依旧无法做到。”

“我为什么会说的如此绝对?”

“因为…”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

“我曾与国际很多著名科学家联手共同研究了50年之久…但却一直没有攻克。”

“不,不该用攻克这个词。”

“应该说…”

“这50多年的时间…”

“我们没有任何进展。”

在座有一些年纪很大的老前辈。

他们听到杨老此番话。

全都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似乎…

当年的那个实验。

他们都非常清楚。

“难道…杨老说的是那个研究吗?”

“当时可是轰动全世界的项目啊!”

“那也算是杨老一个未了的心愿吧。”

一些知情的老前辈们心中暗想。

50年的时间啊…

人生有几个50年?

甚至有时候。

50年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杨老用尽毕生想要去攻克的研究,却没有任何进展…

而且还是与国际知名科学家们一起联手。

可见这项研究一定非同小可。

同样。

大家也能理解为什么杨老会说再过100年也没法攻克。

杨老这种科学天才…

几百年能出一个呢?

连他和一群科学家们联手用了50年时间都没法攻克…

后世又有谁能担此重任?

“那是我四十多岁时,在国外留学开展的项目。”

“当年,那些跟我一起做这项研究的同事们,现在已经都不在了…”

杨老不想聊那些伤感的往事。

他把话题拉回到水能发动机。

“如果用水作为能源…”

“还要遵循稳定、没有放射性情况发生…”

“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凝聚态核科学中的低能量核反应。”

“简单来说,就三个字——冷聚变。”

杨老口中的“冷聚变”一说出口。

在座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他们都很清楚冷聚变是什么。

关于冷聚变的研究。

这就要追溯到50年前。

当年,以杨老为首、联合国际数十位科学家提出一种假设。

假设内容是:针对自然界已知存在的热核聚变逆向思维,假如低温、或者室温条件下能实现聚变反应,人类就可以从海水中获取能量。

这种能量将在人类社会转化成生活、商业、工业用途。

到那时热核聚变就被彻底取代、世间再无核辐射危机。

不得不说。

当年的想法是非常不错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