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的贮粮确实是天下之最,洛阳和太原的饥民差不多三百万,再加各军各卫官府,消耗到如今,消耗的还不到两成,饥民手里的粮,够用到来年秋收。

来到大兴城,去晋王府简单的沐浴了下,跟着陈内待到来皇宫,大业殿里杨广君臣还在商议着,以前的下午一般都是休息,如今还在商议,看来出兵是肯定的,杨侑听了一个下午,算是明白了,跟陈内侍说的差不多,跟着杨广回到萧皇后那吃饭,“你小子,怎么穿这么点。”,萧皇后说到。

杨侑:“祖母,这样少点,看去很美啊!”

杨广吃的更少了些,真不知道怎么办,难怪是天命如此?才五十多岁的人,“侑儿,听了一下午,怎么看?”,杨广问到。

杨侑想的不是出兵的事,“祖父,要不免天下九州十年徭役,这是历代帝王所未有过之事,以此沟通天之意,璋显祖父千古之德绩。”

萧皇后:“夫君,侑儿这个建议真的很好。”

杨广:“我也确实是不太想动,不过这次是不是着急了点。”

杨侑:“刚好借出兵之机,传遍天下九州。”

杨广:“也好,想好稳妥的章程,明天议定平反和后续事宜。”

出兵的事如今不难办,后面的事宜关键还是徭役和赋税的事,徭役如今解决,四州本来就是免赋税,动员百姓的事很简单,特别是次运送粮草带着的三万多苦哈哈,没想到这次解决饥民帮了大忙。

什么情感的感染力都没有共苦还能带来希望的感染力强大,共苦需要希望,这是杨侑解决饥民认识到的,单论共苦,那基本就是扯蛋,翌日来到大业殿,“从即日起,代王杨侑为太子,平定窦建德后,进行册封礼,你们商议好平定天下的章程,这久联身体欠佳,一应事宜由诸位协助太子。”,杨广说完就回宫休息。

陈内侍留了下来,看着五位长辈和重臣,事于至此,杨侑也改变不了,“各位长辈,天下九州免徭役十年,以显陛下的爱民之心。”

苏威:“好啊,这是开了历代君王之先河,以此敬天之意,我们五位一起起草召书。”

萧瑀:“的确。”

难得大家都同意,“为显陛下之圣德,可以再进一步,把赋税降到二十税一。”,不管是对杨广有情,还是为了在杨侑面前表现,裴蕴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最终都是养民的,是好建议。

裴矩:“四州免赋税五年不变,其它五州二十税一。”

虞世基:“我们议定好出兵和后续之事,好让陛下宽心。”

苏威:“后续之事,主要是就安置好饥民返乡和郡县府正常运转之事,饥民返乡,还是以前所提,以洛阳和太原两府如今的官员为主,他们对饥民更了解,至于后者,以原先郡县官员为主,至于所犯大恶之人,暂时由人代理。”

萧瑀:“免徭役和轻赋税后,特别是免徭役,郡县事宜少六七成,确实可以先代理处理各郡县之事。”

裴矩:“确实可行,出兵的事,还是虞老弟你先提。”

杨侑:“各位长辈,对于有没有大恶,需要严肃处理,做到确实有事实、有人证、有主动情节等,不能扩大,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安置饥民可以让洛阳和太原府负责,可大恶之人,还是需要御史、刑部和各郡县三方共同查实,做到不赦免和轻罚共举,也就是说,即要维护朝廷的威严,又要体现朝政的德政。”

苏威:“如何?萧大人和裴大人应该负责大恶之事了吧!然后再报到朝廷,大理寺、刑部一起进行核实。”

萧瑀:“章程应该如此,裴大人呢?”

裴蕴:“那就形成奏章报给陛下。”

苏威:“商议出兵之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