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花说了:“你们要挑果子的话,那就不是这个价了,外边卖水果的,挑果子是加两毛,你们不大挑的话加一毛。”
城里现在卖水果都是这样,自选水果就要加钱。
水果也不便宜,城里人买水果都是两个、三个的买,不会一次买上好几斤,就是买两个尝个味儿。
人家供销社那边虽然给的价格也是一块二,但供销社过来摘果子都是全摘了,不挑的。
“一块二不少了,陈老板你看”罐头厂的人还想讲讲价。
陈夏花现在也是名声在外的,人家提起工人庄家,说庄民国是正式工,说她也不说她是工人媳妇了,而是喊陈老板了。
锦绣作坊连在省城都出了名儿的,省城用的小商品和饰品现在除了他们锦绣作坊出品的就是外地一家专门做小商品的了。
“陈老板”摇头:“那不行,一块二还挑一回,那剩下的坏果我卖给谁?你们去外地买,还要出车费,就在本县买,光是车费都能省下好大一笔来。”
因为食品安全在,罐头厂挑水果肯定是要挑得更严格些,很多卖水果的还不愿意卖给他们的。
罐头厂也知道这个事,最后还是商定了以一块三收梨,一块一收桔子。
陈夏花晚上跟庄民国商量起来:“后山的果子林不多,要不要再种一片果树。”
陈老板把今天罐头厂来人的事跟工人同志说了。
工人同志不看好:“没地。”
这果子林这两年挣钱了,村里人都还想包呢,但没用,他们早就签了条子,签了二十年。
现在田地金贵,能种粮食能种菜,都是能换钱的,谁都想家里多几分地来,连田埂都往外缩,田背下都种上像荷兰豆这种菜,丁点不浪费,后山的那些田土,还往山里开垦去了,就为了多种点东西。
他们村里是真找不出地来了,唯一有的就是后山的山了。
庄民国说:“就先这样吧,再弄些东西出来,你们也忙不过来了。”
他们就这样忙几年,两个儿子读大学的费用都挣出来了。
陈老板也没法,坐在镜子面前擦了脸,雪花膏和珍珠膏都用上了,脸、脖子、手都擦完了,也跟着上了床睡觉。
庄民国现在也有看报纸的习惯了,送信的邮差隔三茬五要路过,就给他们把报纸带到厂里。
这是“女厂长”庄秋要求的,说他们现在也是建筑公司的股东了,也要做什么呢?看报纸。
庄民国指着报纸上报道的给她看:“你看人家海市,前年开了个自选商场,去年还看了个粮油自选商场。”
陈夏花还没在省城里听说过自选商场,“自选商场是什么?”
庄民国说的,“就是不要票。”
他们现在购买一些小商品也可以选择在供销社拿票买,也可以在外边摊子上买,但一些大件、粮油还是要在供销社买。
这些是要票的。
陈夏花听得眼前一亮:“不要票,油粮都不要票了?”
庄民国是按照上辈子的经历跟她说的,“我觉得以后可能不止是油粮不要票,可能这些大件也不要票了,你看现在外边的摊子,卖面的,卖馒头包子的,卖衣服鞋子的,卖零嘴的,还有我们作坊出的小商品,都不要票买了,这些人能做出来衣服鞋子,还榨不出菜油来?”
反正几十年后买东西都是谈钱了,没有谁买东西用票的。
庄民国还记得,票据彻底取消还要等好几年,但早在取消的前几年,就已经形同虚无了,那时候自选商场是没了,沉寂了两年,但开始出现了代替自选商场的,叫“超市”。
超市火了起来,街道上到处都是贴的招牌,写着某某超市,这是小超市,也叫小门市,随后就出现了“大超市”,国外的大超市进驻了。
庄民国也就是这一说,他也没想到他们家的陈老板没几天又去买了个地皮。
陈老板说的,“放着,以后盖商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