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东林党准备搞事情,刘煜不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现在大汉朝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内部,最起码也要在一个月内把四省稳定。

均田免赋的政策,虽然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不会有人造反。

但却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在这四省,闹得最欢的不是地主也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

大明朝的读书人,都让老朱家给惯坏了。

只要考取功名,哪怕不当官,一辈子就能够舒舒服服。

现在大汉朝的政策一出,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哪里受得了。

一起都是老百姓种地,他们躺在老百姓身吸血。

现在老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了,就没人会给他们种地了。

谁傻啊。

自家的地不种,跑门去接受剥削。

这样一来,四省的读书人,聚集到一起,开始闹事。

明朝本来就有这个传统,读书人都很跳,没事就喜欢搞点事。

而且还打着为国为民的口号。

哪怕这一次没有为国为民的口号了,他们也想出来一个新的口号。

逆天理,乱纲纪,不奉儒家,不尊圣人,违逆祖制。

你刘煜不是汉室宗亲吗?

你建立的不是大汉朝吗?

你们刘家老祖宗是怎么对待儒家的,你刘煜是怎么对待儒家的,你这么做是欺师灭祖啊。

汉朝的时候,你们刘家老祖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怎么到了你这里,你的这个架势,是想要‘罢黜儒术,推崇百家’啊。

每天紫禁城外面,午门的门口,乌泱泱一片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都是一副,你刘煜不收回成命,我们就死在这里,让你遗臭万年的架势。

甚至有些读书人,都跑到墨工殿和百匠殿门口,对着里面的工匠破口大骂。

毕竟刘煜对于这些大师级工匠,太过于优待了。

这么一对比,这些读书人感觉自己还不如一个泥腿子工匠,他们受不了这个委屈。

对于这些事情,刘煜知道,他不是没管,而是在等。

这群读书人已经闹了一周了。

刘煜之所以没去过,是因为到各个地方统计闹事人员的御林军士兵,还没有返回。

大汉朝刚刚建立,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一类的情报结构,还没来得及建立。

所以在收集情报方面,只能让御林军的士兵去。

“李纪啊,你说我该把这群读书人,扔到哪里去呢?”刘煜靠在椅子,对着李纪说道。

“主公,属下认为,对于这群读书人,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大家族出身,或者是官宦世家出身的读书人,应该予以重罚。

而对于那些寒门和商人家出身的读书人,给予轻罚。

这样一来,既可以分化那些读书人,又可以在侧面打击那些大家族,同时隐晦的提高商人的地位。”

李纪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办法。

刘煜听完摇了摇头,虽然李纪说的都对,但那些读书人犯得都是同样的事,结果处罚不同,不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