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后第三日午时,皇宫御书房内。韩大学士与学政司几位官员正在御前向朱昊正汇报此次殿试百名考生答卷情况。但是对于前鼎甲的人选,众人各有主张,一时间之间不能达成一致,正当眼前这几位官员为这鼎甲人员争论不休时,一直一言未发的朱昊正说话了。

“诸位爱卿,本届科举殿试的结果,学政司可有定论?”朱昊正一脸温和微笑着问眼前诸人。

作为学政司的主管官员,韩大学士率先拱手恭敬答道:“回禀皇上,关于本届殿试结果,二甲、三甲、四甲、五甲的人选都已确定,唯鼎甲进士只定了人选,排名却是尚无定论。此事还请皇上定夺!”

话说这明汉帝国科举制度中规定,凡历届殿试,根据考生答题结果将会产生五个等级的进士。除了一甲,只有三名外。其余甲级分别有数人到十数人不等。且只有一甲三人需要定名次,其余只有甲级,而每一甲级内考生是不分名次的。一甲,包含状元、榜眼、探花,由于是三人,犹如大鼎的三足一样,故也称鼎甲。

朱昊正一脸疑惑地说道:“哦?将这鼎甲考生的卷宗给朕取来,朕要亲自看看,是何原因各位学士难以定夺?如若三位鼎甲考生全是不世之材,将是我明汉之福啊,三位状元也不是不可授!”

说话间,秉笔太监已经将鼎甲三人的卷宗,呈送到朱昊正面前。虽然,朱昊正说要自己看,作为臣子的哪儿能让君主劳心费力。韩大学士眼疾手快,连忙主动上前,拿起其中一份念了起来。

“妙哉!妙哉!……,此处写的不错!”时不时从朱昊正嘴里说出一些夸奖的词语。

约莫半个时辰后,诵读卷宗的声音停止了。鼎甲三人的卷宗都已经念毕,可朱昊正却双眼瞪得圆溜,盯着韩大学士惊奇地问道:“咦!完了么?”

韩大学士拱手答道:“回禀皇上,鼎甲三人的试卷已经念毕!”

朱昊正从原本坐着的椅子上站了起来,渡着步子走到几位官员身前说道:“朕,于殿试当日看过一份卷子,其立意标新、文采飞扬、高屋建瓴,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若国之不治,徒留三德何用?……昔夫子于鲁主张仁义、罢黜兵甲,鲁分食于诸强!…,你们想想是谁的卷子?”

学政司众官员,听完朱昊正声情并茂的背完那几句,你望我,我望你,都表示记不起来了。

看到众官员的表现,朱昊正气不打一处来,心里嘀咕着这么好的卷子,你们居然没有印象,也不知道这阅卷过程中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勾当,真是岂有此理!就生气的说道:“你们听好了,这个考生叫刘宗儒,你们再找找!”

诸位官员看着眼前皇上如此说道,连忙把殿试卷宗都搬了出来。在御书房里当着朱昊正的面,一份一份地找。二甲没有,三甲没有,一直翻到第五甲临近结束才终于看到刘宗儒的卷子。韩大学士随即连忙抽出来,呈给朱昊正。

朱昊正接过刘宗儒的卷子,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满意地说道:“这才是状元水准嘛!你们瞧瞧人家写的多好,这句!……这句!……还有这句,你们扪心自问下,能写的出来吗?”

众学政司学士个个耷拉着脑袋,哪儿敢说话啊,此时就是想大口喘个气也得掂量掂量。

在韩大学士的率领下,主动将刘宗儒的卷宗判为鼎甲,至于这鼎甲的具体排名还得朱昊正自己来定。

朱昊正看着眼前重新定好的鼎甲考生,又将魏子泱的试卷从二甲提到了鼎甲,把另一名原本鼎甲的考生降为二甲,理由是学识虽然渊博,但思想僵化,没有年轻人蓬勃奋发的气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