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出来,如何卖酒成为两家人新头疼的问题。林家和田家都位于村子最西处,这里来往的人除了他们两家人,几乎不会有人过来。
若是他们直接把酒摆在院门口卖,不用说,肯定无人问津。
为此,林玉和柳翠商量后,决定让两个男人去村东摆摊卖酒。
本来最好的方法是摆个宴席,算是作为开张宴,宴请村里所有人尝新酒,为他们卖酒做宣传。
柳翠比林玉懂酒,由她负责给酒进行划分定价,原则上是价格比镇上便宜一点。
最后,根据刘翠和田大武商议,上等好酒售价为100文钱一斤,中等酒60文一斤,下等酒20文一斤。
刘策和田大武都对此次卖酒抱有很大希望,他们相信酒的口感不错,会吸引来很多村民购买。
然而事实上,他们的酒根本卖不出去。
从第一日卖酒开始,除了刘三叔、陈老爹一家看在刘策的面子上,来买过几次酒,其余时间他们的酒摊更像是摆设。
林玉这段时间没有忙着卖酒的事,更多的是张罗林贵的婚事。
林家的日子不同以往,与村里结交更多的人,对家里来说,都是好事。面对这种大场面,周氏一个人明显忙不过来,所以更多的是林玉来操办。
林家人对林玉,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放心,在决定林贵酒席的大小事情,周氏和林老爹都会问一遍林玉。如果林玉说不同意,他们尽管心里再不舍,也会默认听林玉的话。
刘策对于这种现象,只能淡笑不语。
除了忙林贵的亲事外,林玉还有一件更急的事情要忙。
那就是插秧!
插秧最好的时间是谷雨,但村里一般在清明过后就开始忙起来。
插秧比起挖地、背柴来说算不上一件力气活,倒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几日,刘策忙着卖酒的事,田里只能由林玉负责。秧苗如今已长到二十厘米,早在上个月底她就已经将油纸除去。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田里已经不需要油纸棚来保证秧苗夜间的生长温度。
看着田里的绿油油地秧苗,林玉的心里无疑是高兴的。
她用的油纸并没有坚持太久,中途换过一次。但是效果是明显的,下雨和夜间,有油纸保护,秧苗的受损率很少。
比起同一块田按照村里普通方式培育的秧苗,林玉的新法培育,秧苗的质量高出普通秧苗很多。
秧苗根茎更为粗壮,根系更为发达。尤其是是叶子,同期的秧苗,新法培育出的秧苗长得更绿,更粗实。
这样的秧苗,无疑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村里已经不止有一家人来问过林玉,可否出售一部分秧苗。
对于这种情形,林玉只能笑笑不说话,这些秧苗他可不会卖!
此外,插秧最重要的是人手问题,林玉算过林家人加上田大武,人手上有些紧张。
他们家里总的有十七亩水田,加上林家一亩水田,共有十八亩田,而插秧的人,只有四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不过抓紧一点,应该能在三日内完成。
谷雨前两日,林玉便和周氏去李家,与李家人说好,谷雨当日到后面两日的时间,他们林家都没空准备送菜,所以希望李家人这三日能够全权负责送菜。
李三婶听到这话,很爽快地就答应,还高兴道:“没事,没事,你们放心插秧,田里的事才是要紧。”
对于李三婶这种得了便宜,还不忘让人知道她很为难,林玉真的是多看一眼,都觉得难熬。
李家李三叔人是真的老实善良,可惜李三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李富贵更多的是一个妈宝男,李三婶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则和想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