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牛瞅着刘老实天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对娘说:“阿娘,你给寻摸着买个人,大概就是你说的那样子,长得丑一些,不要有什么歪心思……”

“城里人都活泛,长得太漂亮的人都守不住,大宝娘又不喜欢麻烦事儿,只喜欢平平静静的过日子。”

刘白氏扭过身子,背对着刘老实,压得低低的声音说:“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刘大牛在家中匆匆吃了一口饭,便急着赶回古浪县。

他怕李小红担心,秋收快到了,他回家看一眼就要回农庄去。

古浪县刘家小院里,李小红看着门口那成车的箱笼,发着呆,来人说这是中秋节的节礼。

李小红知道中秋节快到了,上辈子小的时候在团场,每年的中秋节,她都在棉花地里,弯着腰采棉花,抬头看看圆圆的月亮,心中无限思念家中的父母,中秋节在她的印象里就是一个忙碌劳累的节。

这辈子不用拾棉花了,中秋节到了,也是秋收的季节,大家还是不能好好过节,可是这节礼是从哪来?

来人跟李小红解释半天,她才反应,原来是京城大太监王德送来的,那个与刘大牛结拜为异姓兄弟的人。

可是当时不是权宜之计吗?怎么现在还真的当亲戚走动开了?

李小红觉得,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失礼,自家没有什么根底,只能送些土特产。

那京城来人只见李小红拿着背篓,在院里一阵搜罗,居然也装了满满的一车。李小红的土特产,就是能够运到京城不腐烂,自家生产的,甘肃最有名的特产,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土豆,甘肃土豆又大又面,沙沙的,全国有名。

李小红又装上了一些,家里地里自产的红薯、板栗小南瓜、甚至连葡萄都装了几串,西瓜装了几个。

最后还从屋里拿了,一个小包袱,里面是她前几日托锦绣坊云大娘给刘大牛做的两身衣服,她想想,王德没有父母兄弟姐妹,大概是没人做衣服吧!

王德的身高体形,和刘大牛相似,就先把这两身衣服,当做节礼送出去了。回头再给刘大牛补做两身。

待得京城来人离开,李小红长长出了一口气,好歹把这事儿圆过去了。

京城来的节礼都堆在堂屋里,李小红大概翻了翻,成箱的锦缎,还有一箱书,里面都是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启蒙用书,而且都是一模一样的两套,这显然是给大宝小宝的。

锦缎,这种不中用的东西,还是放到云大娘那里去卖掉算了,书可是好东西,李小红珍惜地把那一箱书搬进了主屋里。

明年开春就让大宝小宝去上学,大宝小宝年纪虽小,可都算聪明懂事,李小红打算找一家夫子脾气好一些的学堂,让大宝小宝少挨点打。

带刘大牛回家来,就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李小红在主屋的炕上,把崭新的书一本本翻着看,堂屋里成箱绫罗绸缎,无人问津。

问明了情况,刘大牛裹了两匹锦缎说要送给朱大地主家,给李小红说这些锦缎,那咱们这里很少见,交给云大娘处理可惜了。

若有那关系好的主家送上一匹,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人情。

隔壁乔婶过来看热闹,她早就看见,李小红家门口停了辆马车,在这县城里牛车常见,马车可不常见,那都是高门大户才用得起的东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