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皆低头不语。燕丹所述有根有理,确无虚言。

“太子谬矣,秦燕交好,若不刺秦,岂会伐焉?”再一人站出责问。

燕丹看那人,见是大夫栗曷,为前相国栗腹之子。栗腹任相国期间,鼓动燕王伐赵,结果兵败身死,燕王感念其忠诚,令其子栗曷为大夫。

此为无能之辈,却占据要位,燕国有此种人焉能不衰?燕丹答道:“国与国何来交好之说?有利者相交,无利者相恶,秦燕相交皆因有赵,为共同之利,如今赵亡,秦燕之间无利,相交已是名存实亡,若还为秦燕相交而不思进取,其不为国家之举,而是小儿之举也。”

燕丹一席话可谓掷地有声,说的正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的道理,如今秦燕之间共同的利益赵国没了,哪里还有交好一说?如果还抱有那种天真的幻想,就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了,而是小孩间的过家家。

栗曷听闻,面红一片,羞愧退下。

“太子,老臣有疑,可否解惑?”这时一老者出列向燕丹问询。

燕丹见是相国将渠,不由心中一惊,相国亲自询问,定然极为关键,不过见其语气诚恳,不似有刁难之意,心下倒放松一些。

对于将渠,燕丹知之甚详。其任大夫时,便有不俗的表现。那是燕王喜四年,赵国长平之战刚刚失败,燕王在栗腹的鼓动下欲乘虚攻打赵国,举国都赞成,只有将渠和乐间反对,其言:“与人通好约交,而反攻之,用兵不祥。”

只是燕王不听,令栗腹领兵,并亲率偏军出征,急得将渠扯住燕王衣带,不让其随军而去。然而,燕王执意出战,用脚将将渠踢倒。结果燕国大败,栗腹被杀、大将卿秦被俘,更有蓟城被围、危在旦夕,最终还是将渠出面才使得燕国割地求和。

此一战燕国损失惨重,损兵折将割地赔款不说,连乐毅之子乐间也因此逃离了燕国,使得燕国数年都一蹶不振。

唯一的好处便是燕王任用将渠为相,一时间稳定了燕国的局势,使燕国延续至今。

这是一个贤才,却也有些懦弱,燕丹恭敬答道:“相国请讲。”

将渠问道:“方今天下,韩、赵已灭,魏名存实亡,齐向秦,楚自保,唯有燕、代跃跃欲试,如此形势,如何抗秦?”

这是天下大势,确实如将渠所言,并不容乐观。不过,燕丹自有说法,上前答道:“相国之言有理,然丹有不同看法。天下看似已失半壁,无法周全,实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抗秦力量依然强大。魏有大梁,王室亦在,时刻想着复国;赵亡退而为代,代王亦想复国;韩室虽消,却有后裔,韩人亦痛恨秦人,自然想驱秦立韩,得以自由;更不用说尚有齐、楚及我大燕皆未伤一发,若能集天下之力,秦必亡矣。”

将渠又追问道:“当年六国合纵尚不敌秦,如今分崩离析,如何再集力?”

燕丹答道:“有道是,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之前不敌皆因诸国各怀心思,这才导致军力不齐,当下却又不同,大家唇亡齿寒,自是齐心协力。虽然各国暂时未作联合,只因缺一契机,如今契机已摆在面前。荆轲刺秦,势必惹起嬴政怒火,大兵攻燕已迫在眉睫,若此一役败秦,燕国只须奋臂一呼,天下群雄竞起,亡秦不远矣。”

本章已完 m.3qdu.com